苦郎树
Clerodendrum inerme ( L.) Gaertn.
Fruct. Sem. Pl. 1: 271. t. 57. 1788.
≡Volkameria inermis L. ≡Volkameria inermis L. Sp. Pl. 2: 637. 1753.
常绿灌木,高1-2m。根、茎、叶有苦味。茎直立;嫩枝四棱柱形,密被灰色短柔毛,老枝钝四棱柱形,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,髓坚实,干后不中空。叶柄长0.5-1cm,疏被短柔毛;叶片厚纸质,卵形、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3-7cm,宽1.5-4.5cm,基部楔形、宽楔形或圆,边缘全缘,常略反卷,先端急尖或钝,两面无毛或下面沿脉疏被短柔毛,两面均密生黄褐色小腺点,侧脉每边5-7条。花序为伞房状的简单二歧聚伞花序或复二歧聚伞花序,腋生,长7-8cm,具3-7花;花序梗长2-4cm,与花序的分枝、苞片外面和花梗均疏被短柔毛;苞片条形,长约2mm;花梗长2-3mm;花萼钟状,不膨大,绿色,长6-7mm,外面疏被短柔毛并有小腺点,内面无毛,先端具5枚短的小齿或三角形的裂片,在果时近截形;花芳香,花冠高脚碟状,白色,花冠筒长2-3cm,外面无毛,疏生腺点,内面密生白色绢状柔毛,檐部具5裂片,裂片椭圆形,近等大,长7-8mm,无毛;雄蕊4,偶有6,生于花冠筒中部偏上,花丝淡紫红色,长3-3.5cm,与花柱均伸出花冠之外,花丝基部疏被短柔毛;子房和花柱均无毛,柱头2裂,裂片近相等或不相等。核果倒卵球形至近球形,直径0.7-1cm,成熟时蓝黑色或灰黄色,下部为宿存的花萼所包。花期:4-10月。果期:7月至翌年4月。
产地:东涌(张寿洲等 4260)、七娘山、排牙山(王国栋等 6805)、内伶仃岛(张寿洲等 3828),深圳各地均有分布。生于海岸沙滩、红树林岸边及低山灌丛中,海拔15-200m。
分布: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和广西。亚洲南部和东南部、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。
用途:本种耐旱、耐盐碱,是沿海良好的固沙植物。根可药用,有清热解毒、散瘀、祛风除湿和舒筋活络的功效,但有微毒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3卷 260页
2138
2138
图 274 苦郎树 Clerodendrum inerme
2138
图 274 苦郎树 Clerodendrum inerme
1. 分枝的一段、叶和花序;2. 花冠展开,并示花冠筒内面的毛被和雄蕊;3. 雌蕊;4. 花萼;5. 核果和宿存花萼。(李志民绘)
1. 分枝的一段、叶和花序;2. 花冠展开,并示花冠筒内面的毛被和雄蕊;3. 雌蕊;4. 花萼;5. 核果和宿存花萼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